重庆泡沫雕塑 形与色的相互交融一直伴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
重庆泡沫雕塑 形与色的相互交融一直伴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
形与色的相互交融一直伴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的色彩是一种主观审美感知。现代抽象雕塑的表面肌理与色彩已成为雕塑意义表达的一种重要语言,各种各样自然的或人工的表面效果增强了雕塑的视觉审美效果和情感的表达,各种新的色彩处理方法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运用到现代雕塑中。这里所提到的 “形” 为造型艺术中的 “型” ,另称为雕塑艺术,一般地讲,雕塑是一种静态的、 可触的、 可观的三维造型形式,我们在这里强调了它的三维立体性,故称作为 “形” 。
而文中的 “色” 在这里分别代表两种含义,一种为雕塑的固有色,即作为雕塑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肌理与色彩。另一种为为面敷色,是指为强化雕塑造型或为增加雕塑作品的视觉效果而人为的后期色彩处理。本文就是从这两种不同含义的 “色” 与 “形” 的结合进行讨论,并且重点讨论 “面敷色” 这一方面, 结合自身作品进行探讨。
从古今中外的绘画、雕塑、建筑装饰、工艺美术设计和现代艺术设计上看,尽管对不同种类、对象的色彩表现的目的有所不同,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但使色彩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美感的要求却是一致的。雕塑与色彩的结合在很早以前便已经形成,在这门古老艺术形式的童年期颜色运用就己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雕塑对颜色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了,也许雕塑表面的敷色仍被作为雕塑的表皮对待,雕塑家对颜色的运用有着某种自发性甚至随意性,色彩对于雕塑而言,不仅使单调的形体多了些生气,更是丰富了雕塑的语言。
所谓雕塑,即是以单纯的材质通过形体改变的表现来显示艺术力量,所以说,从最早给予雕塑含义起,材料就有与其不可分离的关系。雕塑材质本身天然的色泽,天然的肌理对人的视觉以直观的感受进行强烈的冲击。所有的材料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与色彩,黄金、白银、青铜、不锈钢雕塑这些金属材料各具不同色泽,花岗石、大理石也具有不同纹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光泽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有很多艺术家现在的创作都把材料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他们把一样材料运用到极致,借用材料的质感与颜色表达情感,并且使这种材料成为了自己的一种标志,他们的雕塑作品最终也都是以材料的本身面目呈现出来的。天然材料具有着大自然给予的灵性,是一般人工所达不到的,这种自然灵动能更好的凸显一个艺术家的情怀。在当代许多知名艺术家里, 有很多已经借用材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
雕塑作品在五颜六色的光照影响下,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使雕塑产生变化的效果,不同方向不同色彩的灯光照射到雕塑作品的不同位置产生丰富的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