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
重庆泡沫雕塑前不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来海南实地采风,为海口创作一组城市主题雕塑和海南历史人物群像收集素材,酝酿创作灵感。他认为,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凝固的城市精神,要求它必须有历史感和文化渊源,能激起当下的共鸣和对未来的展望。在吴为山看来,如果通过凝固的雕塑而让世界感应中国人脉管中文化血液的流动,感受到中国人对人类的大爱,感悟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通过现实的雕塑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探索并为之奋斗的民族复兴之路,这便是中国雕塑之路,也是中国雕塑人的梦想。
《天涯》杂志编辑部主任林森认为,若要寻找适合海口的城市雕塑,我们需要对海口历史文化进行挖掘,同时,把那种过于局限的地方性元素、意识形态元素去除,选择一种更具有包容性、普适性的题材,才更容易产生影响力。总之,改变海南的公共城雕艺术形象刻不容缓,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艺术机构、艺术家都应积极地回应与参与。树立一个具有文化意义、人文景观与审美魅力的城市形象,应是每一位公民的期待。
有时候,记住一座城市,往往是从城市雕塑开始。比如,提及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人们就会想起“撒尿男童”;谈到美国纽约,就会想到自由女神像;说到丹麦的哥本哈根,映入脑中的是“海的女儿”;而提到广州,人们就会想到“五羊石像”。而三亚的《鹿回头》、儋州的《东坡笠屐》和琼海的《红色娘子军》,都可以说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
不少市民与专家认为,与国内外的城市公共雕塑相比,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公共城市雕塑不但发展滞后且缺乏品味,尤其是海口,至今尚无被广泛认可的标志性城市雕塑。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带着这一追问,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让他们谈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雕塑才是好的雕塑。
旅琼雕塑家程连仲说,建筑与雕塑皆是一个城市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该城市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因此,当受邀为海口骑楼老街做雕塑,他首先想到了“老爸茶”,这一海口独特的市井生活。
“海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风采,这些都可以成为雕塑题材。”程连仲曾在德国生活了20多年,颇为熟悉中西方两种审美文化。
他说,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见证并记录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为未来留下不易磨灭的形象记忆。
在他看来,海南文化可分为“纵与横”两部分:纵的是海南的历史文化名人,像马援、冼夫人、五公、苏东坡、黄道婆、丘濬、海瑞、宋庆龄、冯白驹等;横的主要是黎族苗族文化。“有那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海南城市雕塑的发展空间很大。”
遗憾的是,海南的城市雕塑,无论是数量与质量都与省份名不相符,而且在题材与艺术形式上都显得缺乏多样性与丰富性,这无疑给每一位省内居民及外来游客留下一个苍白、粗糙、缺乏文化色彩的印象。